策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19 14:50:09
策略教学设计

策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策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策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的工具。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都有到商场或超市购物的经验,你在购物时见到过哪些促销方式?

打折、赠品、返卷、抽奖、免费试用……

2、如果你要购买一件商品,面对名目繁多的促销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3、看来,购物也要讲策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购物策略》。

二、探索打折的不同方式

1、上面这些促销方式中最常见的是哪种?

促销方式中最常见的是打折,出示课件:一律九折图片。善于观察的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打折的方式也不是完全相同,例如:满30元打八折。如果你要买一件商品,你会选择哪种打折方式呢?

2、使学生体会:如果购买物品不足30元按第一种方式买合适,如果购买物品超过30元按第二种方式买合适。

三、探索打折和有赠品,哪种方式更合适

1、出示问题,甲商店: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出示一组数据,大瓶饮料1200毫升,10元;小瓶饮料200毫升,2元。通过计算,说说在哪个商店买饮料合适。

2、使学生体会:

(1)如果买一小瓶饮料,去乙商店买合适。

(2)如果买一大一小两瓶饮料,去甲商店买合适。

3、重点讨论买一大瓶饮料的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比较方法:

方法一:1400÷10=140毫升 1200÷9≈133.3毫升

甲商店1元钱大约可以买140毫升,乙商店1元钱可以买133.3毫升,所以去甲商店买合适。

方法二:甲商店需要10元,乙商店需要9元,所以去乙商店买合适。

使学生体会: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四、解决问题

1、数学的价值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下面问题。

班里要举办联欢会,给每位学生准备200毫升饮料,参加联欢会的同学乙共25人,去哪个商店买合适?

甲商店: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丙商店:满30元打八折。数据,大瓶饮料1200毫升,10元;小瓶饮料200毫升,2元。

2、学生可以通过前面探索的结果直接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这节课上我们分析、比较了常见的促销方式,同时也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做出判断,进行决策。

策略教学设计2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1.目的性和适用性

目的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实现教学目的的适合与有效程度;适用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契合与适宜程度。随着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新的教学策略。例如小学识字教学就有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多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适用程度取决于其反映教学过程规律的程度,取决于它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要求的程度。

2.共性化与个性化

教学策略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的共性。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环境都会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所以,我们难以发现完全一模一样的教学实践过程。每个教师都能在学习、借鉴、加工、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处环境,发展和创造出带有鲜明个性化色彩的教学策略。例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借鉴外语情境教学的同时,结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吸收中国占典文论中“境界”学说进行的创造性的改造、加工,从而形成的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策略。

3.稳定性与灵活性

教学策略一旦制定,即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的多变因素需要教学策略的不断调节来适应其变化,以求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4.思想性与技巧性

教学策略首先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转化为方式、程序、手段等具体行为来体现的。所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策略的前提和方向,而教学技巧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和“推进器”。只有教学技巧的设计没有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学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没有教学技巧的配合,教学就会剩下空洞的躯干,成为一具“僵尸”。

(二)教学策略的四个基本因素

1.指导思想

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灌输式和启发式等教学策略就基于不同的指导思想。

2.实施程序

教学策略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程序化设计,虽然没有定式,但不管如何都得考虑怎样合理安排程序促进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1)把他人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2)把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认知能力;(3)把蕴含于知识经验中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

3.行为技术

制定出明确、易行的操作要领是实施教学策略的有效保证。

4.效用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检测、调节甚至校正教学策略实施的结果和途径。评价标准在于它与 ……此处隐藏20596个字……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经历从变化中寻求不变的过程,灵活确定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信息的?(列表整理)当条件比较多时,我们可以根据问题选择条件列表整理。

我们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怎么想呢?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到基本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那么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揭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有个水库管理员遇到了一个问题,咱们帮帮他,好吗?)

一座水库某天从7:00起开始放水。水库管理员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下降情况,下面是他的观测记录。(他列表整理了数据)

时间

9:00

11:00

13:00

15:00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12

24

36

48

1、(1)这张表格该怎么理解呢?

A.我们先来看时间这一栏,你发现了什么?

每次观测的时间都间隔2小时。

B.再看这一行,你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一说?

与7:00比,到9:00下降12cm,到11:00下降24cm,到13:00下降36cm,到15:00下降48cm。

7:00—9:00,2小时下降12cm,9:00—11:00,2小时下降12cm,11:00—13:00,2小时下降12cm,13:00—15:00,2小时下降12cm。

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2)如果水库管理员继续列表整理,接下来的时间是几时(17:00),那么到17:00水位下降多少厘米?(6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我们可以算出什么?

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就表示每小时下降的速度。速度是不变的。

(3)照这样的速度,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就是让我们照什么样的速度?

(题目中的“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要求我们按照每2小时下降12厘米的速度计算。)

请一位同学把我们从表格中找出的这个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读一遍。

2、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理解题意,明白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想呢?我们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还可以有其他的想法。

把你的想法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指名交流。(预设学生的想法)

(1)从条件想起,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可以先算出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2)从问题想起,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就要先算出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3)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通过列表找出答案;

(4)根据120厘米是12厘米的10倍,想到所需要的时间是2小时的10倍。

3、(1)根据刚才我们所想的解题思路,把你的方法写下来。(写在作业纸上)

(2)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列式计算时,说一说每一步计算表示什么?

A.12÷2=6厘米B.120÷12=10

120÷6=20小时2×10=20小时

C.

时间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1:00

3:00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48

60

72

84

96

108

120

7:00—15:00是经过了8个小时,2小时2小时地增加。到3:00一共要放水20小时。

4、答案是否正确,我们还需要检验。我们在学习完例1后,就有了一些检验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1)学生说检验的方法:把问题的答案20小时变成已知条件,带到原来的题目中去算一算。

也就是这样变一变: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照这样的速度,经过20小时?

谁来补充一下问题?(经过20小时,水位一共下降了多少厘米?)

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算式写在检验的方框里。

12÷2=6厘米20×6=120厘米

我们算出的120厘米正好是题目中原来的条件,那就说明我们原来解决的问题算出的答案20小时就是正确的。

学生一起口答,教师板书:一共要放水20小时。

(2)把问题变成条件,代入原来的题目中去算一算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这是检验的一般方法。其实还有检验的方法。这个问题有2种不同的解法,我们在检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解题,如果两种不同方法的答案相同,也能检验出你所算的答案是正确的。这种检验方法适用于有不同解法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相互检验)

5、刚才我们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求经过16小时水位一共下降多少厘米?你会解答吗?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试做,交流解法(你是怎么想的)

A.12÷2=6厘米B.16÷2=8

16×6=96厘米12×8=96厘米

答:经过16小时水位一共下降96厘米。

6、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刚才的解题过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1)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抓住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是不变的,这是解题的关键。

(2)有多种方法时,我们要灵活选择,多种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三、练习

带着我们的收获和体会,我们试着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练一练1

(1)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本笔记本价格不变)

2、练一练2

(1)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本字典的厚度不变)

机动题目:

3、练习九第4题

(1)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瓶果汁的容量不变)

(4)检验一下,看做对了没有。我们可以进行口头检验。

4、练习九第5题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策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