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如愿以偿、羞愧万分”等词语的意思;
★能够感受到母爱是无私的、无价的,懂得要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受到母爱是无私的、无价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红色心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直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账单》。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塞进
2、轻声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围绕着账单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上这些词。自己试着说一说指名说
3、课文中出现了几份账单?找到这两份账单读一读,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
三、重点理解
1、是谁先给谁写账单呢?
彼得为什么会给妈妈写账单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你觉得小彼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句子:由于他聪明过人……小商人了。)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2、小彼得觉得自己是个小商人了,他要把自己掌握的填写账单的方法用到生活中,于是,他给妈妈写了这样一份账单。(课件出示账单)
自己读一读,小彼得帮妈妈做了什么事?索要多少钱?
最后他还对自己进行了一个总结,说:
(出示句子: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1)读读
(2)“一直”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吗?
(3)出示:我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体会?
(4)你能用“一直”说一句话吗?
3、师:小彼得所做的事情你有没有做过?你做过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给妈妈写一份账单索取报酬?如果你这样做了,妈妈可能怎样做?
4、小彼得的妈妈是怎样做的呢?你能从文中找一找吗?
妈妈心里可能在想什么?接下来妈妈做了什么?你从哪知道的?
5、小彼得向妈妈索取60芬尼,妈妈给他了,小彼得得到了这60芬尼,他……(学生说:如愿以偿)
什么叫“如愿以偿”?你有如愿以偿的时候吗?
6、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将60芬尼放入口袋时,他发现了妈妈的账单(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前师后)
(1)提问:妈妈所做的这一切,真的只有0芬尼吗?小彼得10岁了,10年来妈妈为孩子都做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10年的吃和穿,生病时的医药费、护理费需要多少钱?
10年来妈妈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你,这些需要多少钱?
10年来幸福的生活着,这些又需要多少钱?
(2)如果真的付给妈妈报酬,要付多少呢?
有一位专家帮我们计算了一下,想听吗?(听资料)
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一说
如果妈妈向我们索取报酬,就按少的计算,年薪48万,十年呢,480万。彼得妈妈的账单就要这样写。(出示改写的账单)齐读
可是,彼得的妈妈是怎样写的?(出示:再次师生对读,师前生后)
7、小彼得读着妈妈的账单,此时此刻他感到……
什么叫“羞愧万分“?
出示:于是………妈妈的口袋!你从哪看出他羞愧万分?
(指名读一读)
师:现在,你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
四、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1、师:我们相信,妈妈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所以说妈妈的账单是……
小彼得的呢?
2、师: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一定会把这件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要时刻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
父母对我们(),我们应该()。
五、课后小结
1、我们应该感谢小彼得的妈妈,她的这份爱的账单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亲情的无价,它不仅教育了小彼得,更深深感动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你想说些什么?拿起笔,写在心形卡片上!
2、同学们的语言感动了老师,我相信此时我们都想说上这样一句话。(出示:妈妈,我爱您!)齐读
六、布置作业
回家给妈妈讲一讲《账单》的故事,将你做的卡片亲手送给妈妈。更重要的是要用你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对吗?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一、课题:
那一定会很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过程。
过程目标: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六、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
教具: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导入
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心田,为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个奇妙的童话世界。齐读课文——你一定会更好。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轻声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
'这真难受''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2 ……此处隐藏24252个字……字。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湿润:潮湿润泽。荒野:荒凉的原野。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1、学习第一段。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学习第二段。A。学生齐声朗读。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A。教师范读。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C。教师指导朗读。D。学生自由朗读。4、学习第四段。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花的学校
花孩子: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真可爱
《花的学校》教学片段◆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了解花孩子的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
师: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句子)试一试你们能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要读出自己的喜爱哟!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生分别读这四句话)师: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不完,恰当地在一些地方停顿一下,读起来会更有诗意。
(师范读,生练读)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找学生试读)师:你还能找出哪些句子读一读呢?
生1:“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我认为“冲”字要重读,体现了花孩子们的高兴心情。
生2:我觉得最后一句要读得幸福、深情,因为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快乐呀!
师:你能读给我们听听吗?(生自读)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通过读,感受到了丰富的想象情景,花孩子的美丽、可爱、调皮的特点跃然纸上,与其说是在读诗,不如说是在认真倾听着孩子们说不完的童言稚语。
教学反思:
对泰戈尔的《花的学校》一文,我非常喜爱。说实话,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读懂,这篇课文在讲什么。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根据课后要求,我也背了这首诗,渐渐的,我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对花儿们的喜爱,及大胆、有趣的想象力。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依据学情,要从孩子们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流程。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我把自己想象成花朵,我会渴盼什么,我对什么不明白。我一遍遍的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背诵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我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理解、感受到诗人的那种热烈的情感,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所以我就这样来进行教学: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范读课文,随故事情节而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随后,整个课堂进入一个美好的境界,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这一课中,我成功的地方是,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以提高学生的的创造想象力。如“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们放飞想象,小组讨论交流。再如“在花儿的学校里,还会发生那些有趣的事?说一说,看谁想的奇妙。”“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你能读给大家听吗?”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只有多方位、多种形式的参与,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丰富的表象。
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我的语言要简练明了,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促进小组合作的意识,从而喜欢阅读,喜欢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