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17 00:47:1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对新的要求,数学老师已经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如何在新课程下进行练习设计呢?

一、体现人文性。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是孩子们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设计中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练习中呆板枯燥的题目名称可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选择题可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应用题可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增加问题要求表述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

二、体现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如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天目湖游览,门票每人15元,4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15×36=54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40张,需要花15×40×80%=480元,比第一种少花6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6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42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打折”等知识,切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这一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活用数学,培养了应用的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特点在于:(1)趣味性。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2)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道实际问题,使学生密切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3)开放性。本题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还可以摆出立体图形。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四、突出实践性。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一道题,某自行车厂第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表。其中二月份的产量被污迹遮住了,请你当回“会计师”,帮工厂计算一下,二月份生产了多少辆自行车。 月份一二三平均产量 产量22000 2400021000 实际生活中,字迹或数字被污染不清的事常有发生,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也是一种探索,是展示自己数学能力的好机会。因此,学生对这样的题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五、强调综合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如:学校举行50米短跑比赛,小红用了12秒,小风用了15秒,小强用了9秒,小立用了11秒,谁跑得快?谁跑得慢?最快的比最慢的快多少秒?学生解答这道题必须知道跑步时用的时间少,说明他跑得快,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才能正确地解答这道题。再如:学习了“年、月、日”这一知识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 下面节日同在大月的一组是: A 劳动节 建军节 B 儿童节 国庆节 C 元旦 教师节 D 妇女节 清明节 这一题不仅检测了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特别是对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的了解,还借助于全年中的一些重大节日这一背景,介绍了这些重大节日的由来,检测了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的程度。 综合性练习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能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0×()<7540×()<180

2、在○里填上>或<

35×4○13842×5○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 ……此处隐藏13257个字……%。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笑笑家的家庭总支出是多少元?

师:例题呈现的就是生活中用到百分数的事例,请同学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1、自学指导。

(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独立探索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对比教材93页的方法,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4、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5、展示解题过程。

(1)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方法一解:设笑笑家20xx年的总支出是x元,那么食品支出是55%x元,其他支出是45%x元。

55%x-45%x=620

10%x=620

  x=6200

方法二620÷(55%-45%)

=620÷10%

=6200(元)

答:笑笑家的家庭总支出是6200元。

(2)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预设

生1:为什么设笑笑家的总支出是x元?

生2:“55%-45%”表示什么意思?

生3:为什么用“620÷(55%-45%)”呢?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指导学生独立探索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解决问题后对照教材,不仅能验证自己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而且也完善了自己的思考过程,与同桌的交流更优化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纳税。课本第98页的内容和第99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理解纳税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税收的知识吗?板书:纳税。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纳税含义,懂得应纳税额。

三、讨论发现: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明确:1、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

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5: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多名学生板书演示)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即: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02页第

4、5题。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99、100页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学习内容与任务说明

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②用网络图形构建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推导公式体系图,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③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任务说明:通过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复习,使学生能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汇总本组的观点。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本课的复习对象是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虽然,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他们能对具体要求有序地进行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再现。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渴望与他人进行网上交流和合作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学生兴趣很浓,但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欠缺,基于以上思考,我拟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为主,利用情境、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②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①让学生在设计的网页上浏览复习内容,初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比较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从贴近学生实际的身边出发,通过形象的动画演示,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②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寻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根据它们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并应用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对策:

①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对策:

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线测试。

③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的具体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