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16 23:13:14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样分?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1、默读第部分,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是哪几首?

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二到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理解几个词语: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贴,这种感情非常珍贵,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人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月光曲

散步(听)

谈话

(同情)

贝多芬

走近(弹)

曲子

(激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一至七自然段。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读八至十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凄清、幽静,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穷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1、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2、在“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盲姑娘脸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实在事物,“他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指导。

4、请学生试背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五、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预习《小音乐家扬科》。

板书设计

6月光曲

贝多芬

盲姑娘

知音

弹奏

想听

感动

再弹

入神

动情

记录本

陶醉

激情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2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运行课件《月光曲》,在音乐声中,教师从前课导入。)“第一课我们学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讲贝多芬走进了低矮的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曲子,那么激动,那么兴奋。上一课我们提到贝多芬 ……此处隐藏2324个字……到他的曲子。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小屋。

有句话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你能通过他们的谈话知道他们的内心吗?

他们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读一读,在哪儿知道的?

很想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有点无奈。

这个哥哥比较难受,因为他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指读哥哥说的话。

沮丧的心情。因为小姑娘很想听听。

要从文字中体会,

我觉得他们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们家太穷了。

贝多芬听了他们的谈话,心情如何?

同情他们,想给他们谈。

贝多芬走进门去,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指读。

他会十分的感动,进入房子的时候,发现小女孩的眼睛瞎了,还在刻苦的学习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动。

为什么说弹一首,怎么又弹了一首?

因为他发现他是一个懂音乐的姑娘,所以要再弹一首。

因为他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她的知音,听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码?

能从音乐中听出就是贝多芬;从谈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从音乐中能知道就是贝多芬,难道还不是知音吗?

能听到贝多芬亲自为自己的弹奏,

贝多芬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个词叫作“知音难觅”,是多么的高兴?课前我们查找过资料,知道了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性格狂躁,脾气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独,在这里激动的何止是盲姑娘呀,还有贝多芬。(出示课文图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动万分,欣喜若狂,这时候“一阵风……”

激发了他的创作情思,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情思由指端汇聚到琴键上,让我们再来听……《月光曲》

谁来在月光曲的乐声中,再来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这一遍读,你可能听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国有一句谚语,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给了盲姑娘一双耳朵的眼睛,那是心灵的眼睛,齐读“皮鞋匠看着妹妹……

一首的乐曲诞生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从飞奔中体会到了贝多芬怎样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欢自己刚创造出来的曲子。

十分激动,因为他帮刚刚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着急,怕忘了。

欣喜,因为自己一下子就创作出来了这样地曲子。

激动,创作成功的激动。

这就是一《月光曲》创作成功的传说,这时音乐史上最动人的传说。这个传说最打动人的事什么?

指读: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人……

听到的是曲,体会到的是情。像月光曲这样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品味,细细地去读。

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幻灯)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2、难点:

利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情和景

教学资源: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单元训练重点

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简介贝多芬,导入新课

板书:

《月光曲》

三、讲授新课

1、弄清贝多芬弹奏第一首音乐的经过。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布听到了什么?

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

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5、贝多芬走进茅屋做了什么?

6、他为什么弹琴?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

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8、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就是贝多芬呢?

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

10、理解弹奏《月光曲》的经过:

⑴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环境。

⑵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⑶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

⑷听到这首音乐,盲姑娘的神态怎样?

⑸贝多芬飞奔回客店做了什么?记的是什么曲子?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主要讲述了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当他走近茅屋,听到屋内兄妹俩的谈话后,被他们虽贫穷但互相体谅的真挚情感所感动,便走进茅屋为他们弹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仅懂音乐,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乐激动万分。此时,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产生了创作激情,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穷兄妹俩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

教学目标:

⒈、会写“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琴键、霎时”等词语。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⒊、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致爱丽丝》,引导学生说出他的作者,交流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和名言,从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认读词语

2、听写词语、评价。

3、教师范写“霎”,生再写两个。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

(一)学习:贝多芬为什么给兄妹弹第一首曲子。

1、学生默读2—4自然段,勾画相关句子,

2、交流谈感受,引导学生把握兄妹间的手足情深、家境贫寒、对音乐的热爱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贝多芬为何又给兄妹俩弹了第二首曲子

1、自读5—7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谈感受,指导朗读。

(三)体会《月光曲》的优美

1、默读第9自然段,画出认为《月光曲》优美的句子。

2、找出句子中表现联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月光曲》节奏的变化,指导朗读。

3、找出描写实在事物的句子,渗透写作方法。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布置作业:

1、课下背诵第九自然段。

2、听《月光奏鸣曲》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