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17 19:37:20
电路教学反思(15篇)

电路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路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预设为主的,但有时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随机应变。有时,还要以“意外”做契机,有效展开进一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第一个班教学《电路研究》时,组织学生接亮小灯泡时,有两个小组的小灯泡坏了,有一部分小组的灯座的接触不好,学生怎么接也没办法把它接亮。而小灯泡不能接亮,后面的内容也无法进行。“这是怎么一回事?”我把这个“生成问题”还给了学生,让它作为学生探究的又一起点,结合对小灯泡的结构的观察,认识到“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小灯泡才能发光”这样的原理。让他们在课外的时候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提出“他能点亮的灯泡你能点亮吗?”作为对内容的补充。以便于接下去的进一步研究。

在另一个班教学这一课时,上课没多久,就有一学生报告说,同桌小颖在底下玩小灯泡,不小心手被“电”了一下。(我猜肯定是短路了)我当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在组织学生接亮小灯泡活动时,我就借机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小颖刚才手被‘电’了一下,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有经验的学生能说出这是“短路”,接着,我就引导学生理解“短路”这一概念。

让“生成问题”作为课外拓展的又一方式。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经历了点亮一个小灯泡,分析小灯泡的发光原理,再想更多的方法点亮一个小灯泡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有序地步步深入,认知水平也是拾级而上。而我则经历了一个对这堂课的教学方式的探究过程,让我感到喜悦的是,我与学生共同体验了学习科学的乐趣,更增长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电路教学反思2

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排除。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电路的原理。学生小组实验中的电路中的故障都是课前我预先设置的,有的是导线问题,如里面的铜丝断了,接头没有剥掉塑料套;有的是灯座问题,如灯座的接线柱的线掉了,灯座坏了;有的是灯泡问题,如灯泡坏了,灯泡没有拧紧;有的是连接问题……在教学中,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学生在一开始实验就发现了,并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老师故意为他们设置的故障,因此还喊着“我们这组没有故障”,完全不按照我的设想一步一步去检测。

出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应该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是迁怒于学生打乱教学秩序,没按老师的教学意图走,使得本应充满悬念的实验探究变成了一次平淡无味的动手操作,还是欣喜于学生的聪明?我想,如果从学生角度出发,从教学的实效出发,那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电路中存在的故障,说明了他们已经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连接要领,说明了前面几节课的效果不错,或者说明这部分知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那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必再花太多的时间去指导。但是,这次探究实验就这样结束了吗?不,还没有,因为如何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学生还没有学会。但是原来电路中的故障已经排除,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换了种方式,让学生假设“灯座、灯泡、导线”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该如何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这样,学生还是通过动手,掌握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要领。

一堂课,当出现了我们课前没有料到的情况时,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只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我们的教学就会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我们的课堂,也就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

电路教学反思3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习 ……此处隐藏8714个字……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三、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分析实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四、演示实验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关键时刻提问学生,让学生边思考,边通过演示实验来分析,以求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边演示边启发,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能较好地掌握和理解连通器的特点。

下面再谈学生演示实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习惯。

初中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我们一开始做学生实验就强调实验室规则并制定合理的纪律,要求学生做到:

(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

(2)必须按分好的实验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

(3)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

(4)实验完后将器材摆放整齐,经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5)不能随意将器材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及时说明。

二、制订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

学生实验教学应制订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实验教学和考核有章可循,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依据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认知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实验素养目标,使实验教学目标明确、可测性强。

电路教学反思14

本节《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电路的基础。因而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的电路图。本节课,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然而,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需在后继的教学中加强训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一、教学思路清晰

从电路的连接到电流的认识再到电路的组成最后到电路图。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说万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措辞,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学思路清晰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物理思想。

二、让物理通俗易懂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生活走向物理,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目的在与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关于“电流”“自由电子”“电能”等过去需要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教材中只是简略带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用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所以不必要做进一步解析。学习画电路图的时候,画电路图的规范要求比较复杂,编易记的口诀:“导线横平竖直,图形呈矩形。元件分布均匀,不画拐角处。”学生觉得念得顺口,相应的画图要点也记住了。

三、物理联系生活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电路教学反思15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是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章节。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课前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作好探究前的准备。接着让学生连接并联电路,通过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和猜想,引发学生探究。在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讨论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尤其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数据的表格。实验探究由两个同学一组,分工合作完成。待实验完成后,老师利用实验投影仪展示交流学生成果,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通过随堂练习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三种“意识”强化,具体总结如下:

一、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初中物理教材要求的分组探究实验不很多,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一个很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在课堂教学应把握好这个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本节课堂教学中,两个学生为一组,配一套实验器,学生经讨论商讨探究方案,大胆尝试,在实验过程体现实验全过程,从而总结知识,掌握探究方法。整个一节课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采用提问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动手做实验,动脑思考问题,不仅掌握了知识,训练了技能。

学生课前不懂得预习,多数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没给足学习展示预习成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会到课前预习和不预习一个样,所以课前学生不预习了。因此,学生自主能力和意识相对薄弱也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环节的训练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一旦被激活,学生便能自主地去学习知识,老师的教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常会遇到疑难和困惑,一方面可以向老师求助,更多情况下需要几个同学商讨解决。在现代的学习和研究领域中,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同学间的互帮互学可以增进友谊,同时相互激励,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两名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动手实验,另一个学生负责记录数据,分工合作,遇到困难,共同商讨解决。在课堂教学中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让他们真正能自主钻研问题,甚至更好地落实“一帮一”,为教师省时省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意识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如何保证学生探究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步一步展开,教师的主导显得非常重要。为了突出学生自主,老师设计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实验学习,老师省了“可以不讲”的讲,一方面为“学生的学”提供充足时间,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收到好的效果。但这种教学,学生已明白教学整体思路,只是顺着老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走下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并联电路的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以设置情景问题进行激励,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如:设计实验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在同学们设计好后,统一规划,确保学生探究不偏不移,同时又突出了学生自主。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三种意识”,就是认真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在思中学,在做中学。为了落实这“三种意识”,老师在课前应充分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各个细节,让精心备课成就精彩的课堂。

《电路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